首页 > 综合其他 > 靖明 > 靖明 第102节

靖明 靖明 第102节

书名:靖明 作者:冬三十娘 字数:3408

“抚宁侯,请吧。”
张孚敬竟一点都不在意地错身让路,朱岳抱拳行礼,然后急步走到朱麒旁边把信拿出来。
朱麒急匆匆抖开信件扫视起来,张臬等人想要一窥内容,却早有锦衣卫绣春刀半露围在一旁。
这封信的内容,张孚敬同样想知道,但他已经不急了。
不论好坏,他都已经有他的方略。
尽管可能会麻烦一些。
现在,他看着朱麒,只见朱麒双目之中俱是难以置信,脸色一变再变。
信件不长,可他揉了揉眼睛,看了两遍。
等两遍都看完了,他才抬头叠起纸张,满屋之中除了普通锦衣校尉,其他人全都看着他。
朱麒头皮发麻,原地双膝落地:“罪将朱麒谨遵号令!钦差大人若有所问,必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!”
张臬头一回羡慕起勋臣这种身份来,但他彻底破灭了希望,嘶声喊道:“两广大乱!两广大乱!张孚敬,你担不起!你活不了!败坏局面,使陛下难以自处,你就是弃子!弃子你懂不懂?王镇抚,陛下命你随行南下,你必另负皇命,是也不是?拿下他!拿下他!”
他始终理解不了,为什么会有直接将两广重臣一网打尽的做法?
翻遍史册,闻所未闻!
这两广,哪有那么好接手?
张孚敬却不用管了,肃然吩咐:“本钦差命你戴罪暂署两广总兵官事,关防印信交由北镇抚使王佐保管,形影须臾不得离。”
“末将遵命!”
“来啊!先将两广四品以上悉数看押在此!张指挥,你速率旗校一百前去接管臬司衙门,点海防道、盐法道、府城兵马司、周边各巡检司堂官入衙暂扣!石指挥,你速率旗校一百随王镇抚带抚宁侯调广东各卫各营将官于南头寨,商议再攻屯门之事。赵千户,你速率五十旗校随广西二位百户回转梧州,持陛下印盒督宪广西剿抚事一应如昨!”
张孚敬迅速把一半的人都撒了出去,策略很明确:广西那边,稳住就行;广东这边,有兵的力量全部先点齐控住。
张臬喃喃自语:“你疯了……你疯了……就凭久未归乡的梁叔厚,就凭你这个新科进士,就凭那个躲回西樵山读书的怕事会元,也想就此稳妥接管两广……朱麒!郭勋的信里究竟写了什么?傅伦没来,傅伦有回天之力啊!”
“……傅公公……自尽了。”朱麒的儿子忽然开口说话。
张臬顿时喉咙里像是噎住了什么。
“王镇抚请,事需从速!”朱麒却乖巧恭敬地先让王佐带他去办事。
王佐看向张孚敬,只见他凝重地点了点头。
于是王佐走到了王子言的尸身旁,摸索一番之后就站了起来,睥睨之色顿显地看向身边一个校尉:“老十老十一都去了臬司衙门和王宅吧?”
“是!”
“麻烦,印信果然没带在身上,又要多跑一趟。”他嘟哝着带朱麒离开了这里。
朱岳不敢跟上,留在这里不知所措。
“傅公公何时自尽的?”张孚敬笑着问他。
“……我不知。傅公公的干儿子也来了……他说若我父亲安然无恙,就请我转告钦差大人。宫中老祖宗差人送来了四卷册子,说是陛下命傅公公转呈钦差大人。”
张孚敬呆了呆,想起王佐说的那句话:上官自有章法。
还真的横冲直撞就行?
这不是扒开他的嘴巴把功劳往里塞吗?
我说了一晚上黑话套出来的罪证线索,陛下您干脆派人送来四卷?
我就是执剑人,真的!就刚才我还觉得我挺能!
张孚敬顿感这成功很空虚。
第124章 寇可往,我亦可往!
听涛雅舍里安静下来,地已经洗干净了。
张孚敬也不空虚了,因为他知道虽然陛下有章法,但两广的善后更麻烦,还是得靠已经在两广的人。
“梁师既然能携宝印、秘藏锦衣校尉五百南下,还望不吝指点。”张孚敬又摆回了学生姿态。
提刀砍人,收剑请教。
“张臬说我梁家、张家多有不法,钦差大人要查吗?”梁储目露精光,盯着张孚敬的眼睛。
“若学生猜得不错,应当是地方望族慨然解囊同仇敌忾才是。梁师威望素重,眼下两广有倾覆之危,梁师当为岭南柱石。”
张孚敬目光诚恳。
“老朽脊梁不硬朗,何以为柱石?”
“王子言纵兵为匪,想来过去诸多大案必将水落石出。梁师箪食壶浆,学生当奏以两广如今情势,请陛下起复梁师为两广总督,以镇岭南。”
梁储摇了摇头,张孚敬目露担忧。
“我既已致仕,便不能再出任。”梁储语气严厉了一些,“两广四品以下多有罪,不能拔擢!治政安民,尚赖彼辈。戴罪履职,若巡宪不严,秋粮难收,岁赋不齐,战事堪忧!我老迈之躯,如何巡宪四方?”
张孚敬无奈:“梁师不肯出仕,总要指点学生一二才是。霍渭先毕竟从未授职,只能先从巡按御史做起。”
张臬等人虽然知道来者不善,但没料到张孚敬敢于初次见面就一网打尽的原因就在于此。
两广头脑都没了,底下还不乱成一锅粥?
张孚敬本以为梁储就是陛下的“章法”,没想到梁储却在推辞,而且看态度并不假。
梁储凝视了他片刻,缓和了语气说道:“茂恭,你既提到了忠武,那老夫就多说两句。”
张孚敬精神一振:“学生谨受教!”
“你来广东,是因你献策富国。这是第一句。”
张孚敬深吸了一口气:“学生想过了,学生只怕会在广东呆上数年,只是学生所献富国之策……”
梁储打断了他:“天子赐剑既已见血,便要见功。功成之日,过河之卒便为大将。这,就是第二句。”
张孚敬浑身一震,随后又哑声问道:“可这两句,谈何忠武?”
梁储赞叹不已:“你既问了出来,那就还有第三句。”
张孚敬知道这一句才是重中之重,行了一个拜师大礼:“请恩师赐教!”
梁储一鱼两吃,朝中多了严嵩这个善缘,眼下又多一个张孚敬。
他站起来双手扶起张孚敬的臂膀,一字一字地说道:“自古盛世,兵精粮足!两广,钱不足虑,粮在哪?”
张孚敬心领神会,颤声说道:“海寇既至,王师岂只固守?寇可往,我亦可往!满剌加盼王师复国久矣,交趾旧土离王化久矣,占城……”
梁储微笑点头:“此太庙之功。”
张孚敬霎时间就热血上头,他岂能想象这趟来广东,背后有这么大一盘棋。
在这盘棋面前,区区几个两广重臣算什么?他张孚敬如果要在两广呆这么长的时间,还急什么?先压着,慢慢提拔!
驱离弗朗机人要重新整备水师吧?打赢之后难道就只把这水师养起来?
两广山多田少,养得起吗?万水千山靠湖广江淮转运粮食过来?
不!交趾啊!占城啊!
一船一船地运!
太庙之功!梁储这个首倡追谥于谦的人,在致仕之后把这个信号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张孚敬。
这不得搏命?
“不需过于忧虑朝中。”梁储虽然还不知道京中的变化,但自有他的判断,“两广情势非同小可,事急从权。你是陛下钦点,陛下连王德华都能护住,还护不住你?大胆试!为师之助,在于多年薄望,在于主动清理梁家投献之商民。”
张孚敬再次心头剧震:“恩师,何以至此?”
“不!”梁储坚决地说道,“为师已致仕,再留着也是麻烦。有你在两广,我梁家虽无虞,却不能以此自恃。你若功成,才是我梁家传世之基!”
张孚敬热泪盈眶,再次下拜:“师恩之重,孚敬铭刻五内,永不或忘!”
虽然原来这才是梁储得以从朝中安然离去的根本原因,但张孚敬的感激还是真诚的。
有梁储主动配合,后面的阻力该小上多少?
陛下的章法,绝了!
……
张孚敬不知道还有陈金正在南下来辅助他过渡,也不知道会迎来到此受风吹雨打的杨慎,更不知道陛下又给他派了一柄用完就可以废掉的刀。
从六月初二王守仁上经筵,到六月底梁储辞陛离京,而后是七月初众儒辩经后屯门海战奏报抵京、张孚敬南下,至此已是八月中旬。
京城外,一路“游山玩水”般的蒋太后终于到了——虽然她着急儿子安危,但随后不断有消息传到,朱厚熜告诉她不用急,慢慢走,毕竟清宁宫整修也需要时间。
于是在这城外,巧遇了刚刚解送至京的弗朗机使团钦犯。
蒋太后好奇地想看看红毛鬼,于是前来迎接的袁宗皋只能让人把皮莱资等人带了过来。
惨兮兮的,瘦得不成型。
蒋太后嫌弃地问:“怎么不是红毛?”
“……启禀太后,有红毛的,瞳色也不尽相同。”袁宗皋简单介绍了一下。
蒋太后失去了好奇心,等皮莱资等人被带走后才诚恳地对袁宗皋说道:“辛苦你了,一路护送陛下抵京登基,后来又那么多事。”
袁宗皋恭敬地说道:“这都是臣之本分。请太后在此稍歇,陛下处置完一桩事情就会过来亲迎。”
“我也思之心切。”
外臣们退了出来,袁宗皋先笑着对崔元说道:“驸马这半年一直在奔波辛劳,陛下都记在心里。”
崔元谦虚地说道:“不敢不悉心用事。”
袁宗皋又对孙交笑道:“阁老,久违了。”
孙交很头大:“大宗伯说笑了。陛下恩重,实在惶恐。”
这真是沾了老乡的光,谁能想到人还在半路上,就被告之已经廷推入阁呢?
崔元叹了一口气,很惋惜地说道:“一路手谈甚欢,本以为以后能与孙国丈多来往,没想到摇身一变成了孙阁老,此后只怕不便了。”
袁宗皋愣了一下,随后哈哈大笑:“知道此事了啊?不过那倒不用忧虑,以后尽可来往。”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