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架空历史 > 春日暄妍/袅袅春腰 > 春日暄妍/袅袅春腰 第17节

春日暄妍/袅袅春腰 春日暄妍/袅袅春腰 第17节

书名:春日暄妍/袅袅春腰 作者:梅燃 字数:3790

她出生便是祸患,生辰八字触逆了储君,被天子所弃,是他师远道对幼女心存怜悯,允了她一条活路,且是条,只要她安稳度日便会伴随终生的坦途。
一念之差,一时之仁,铸下大错!
江夫人清减的玉容上挂着哀愁:“夫君,如今该怎么办?”
般般这事,若是处置不当,师家名声何在?
师远道沉沉地吐了一口气,望向自家愁云惨雾的夫人,道:“我与封老将军,还算有几分交情,即刻就修书一封,让长随送入封府,就说我开国侯,偶得一张良弓,听闻其子力拔山兮、箭术卓然,邀他过府赏鉴。”
师家先祖,以武传家,库房亦有不少神兵利器,师远道说得出,就拿得出。
眼下也只有如此。
但是教师远道万万没有想到,他斟词酌句,写出一封拜帖,待送入封家,得到的回信却是——
封墨已不在京中。
师远道瞪眼:“确凿?”
长随跪在地上,回话:“春华台下封少将军大展身手,得太子器重,被派出巡视泾河河道了,只怕月余不得回。”
封老将军和爱子分别了十余年,终于得以团聚,这还没享受天伦之乐两个月,转眼封墨被调离,说起来,封老将军也是两眼无奈。
但既是殿下赏识,说不准将来封墨还能有晋升擢拔的机会,封老将军对于殿下还是心存感激的。
只是邀请封墨过开国侯府一叙这事,便是实在没法再变出个活人来了。
江夫人道:“怎会这么巧?”
一大清早,自丈夫处得知封墨不在京中,觉得事有可疑。
师远道冷笑道:“封墨看来是知晓我要找他算账,畏罪先逃了。这竖子,辱我家门,待他回京,岂可放过。”
江夫人喃喃道:“若是能让封墨娶了般般……”
江夫人寻思的很简单,若是让两个孩子过而能改,缔结婚姻,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了。
师远道否定道:“绝无可能。那小子若是愿意负责,不会这时候风口上离开长安,若是逼得他一紧,非但不能让他明媒正娶师暄妍,还会让他把这丑事渲染,大肆传扬,他封家是儿郎,了不起今后婚姻受阻,我侯府的名声便彻底坠地了。”
说话间,绿珠来禀报。
“家主,夫人,大长公主派人来接二娘子赴众芳园了。”
第15章
众芳园是贵族御苑,是圣人为怀念元后所建的园林。
元后生前最爱梅,众芳园中花卉甚繁,但独梅花的品类最多,此时早梅殂谢,晚梅正艳。
薄雪覆盖下,枝枝含香沁口的绿梅,被雪后初霁的春阳斜照着,疏疏淡淡,花萼生辉。
雪里温柔,水边明秀,不借春工力。
侯府安排江晚芙前往君子小筑接师暄妍,双姝自众芳园前停车,若鱼搀着江晚芙先下马车,蝉鬓与师暄妍后下车。
甫一下车,风吹梅林疏影,霰雪搓扬纷飞,笼罩人头,吹得面上凛凛生寒。
江晚芙见状,让若鱼去马车里取下氅衣,交给师暄妍。
“这是柳姨娘托我转交表姊的,一片心意,梅林寒冷,姊姊把这个穿上。”
柳姨娘是师暄妍在侯府挨打那日,唯一给予过师暄妍善意的,她当时便已将身上的氅衣留给了她。
面对柳姨娘的又一次“心意”,师暄妍接过氅衣,披在了身上。
“替我谢过姨娘。”
这氅衣是织金祥云纹,金线华贵明灿,日光下煜煜生辉。
柳姨娘在府上一向清素持俭,用不起这等用物。
这衣领之间,似缠绕着一股香气,师暄妍平生从未闻过,说不上来什么感觉,似药而非药,也不似胭脂水粉,更不是花草清香,而是错综杂糅。
披着这身氅衣,侯府诸人行至梅园后得月亭,昌邑县主洛神爱亲自来接应。
不过她拜帖上只邀了师暄妍一人,但江晚芙也跟随前来了。
洛神爱好恶分明,一眼也不看江晚芙:“师家姊姊,我带你四下去逛逛?祖母去普化寺进香去了,还得小半个时辰才能回来。”
至于江晚芙,她留下旁人招待了,挽住师暄妍的臂膀,旁若无人地便相与入了梅林深处。
留下若鱼与江晚芙二人停在原地,着实气恼。
江晚芙被主人家怠慢,心头耿耿,但脸色和煦,对若鱼道:“我这里有人随侍,你怎好让县主与二娘子独行?还不跟上去伺候着。”
若鱼心领神会,乌黑的眼珠轻滚。
走了不多远,身后若鱼悄没声儿地跟上来了,师暄妍也只当没看见。
洛神爱不急不缓地向师暄妍介绍梅园景致,这里得造化之功,湖光染翠,山峦设色,树石幽奇,无不尽妙。
“此处是圣人最为喜爱之处,只可惜他老人家日理万机,不得常来,这片梅园本作怀人之用,现在逐渐放开了,祖母时常带我来这儿喝茶。这里,夏日纳凉、泛舟、采莲,冬日赏雪、烹茶、看梅。师家姊姊,等你有闲,我们夏天再来,莲塘里的莲花也是一品。”
若鱼跟在身后,耷拉着唇角,暗暗地忖:这荒唐不要脸的二娘子,还有今年的夏日么。
师暄妍偶尔也会问:“这里,像是有块箭靶。”
洛神爱便抚掌含笑道:“是呀,这里是表叔练功的地方。表叔以前常来此练剑,他舞的剑全长安城最好看。”
她说的那位表叔,应当就是她父亲的表弟,当今的太子殿下宁恪了。
梅园外景致开阔,是一片绿意茸茸的空地,阁楼抱厦相叠互倚,当中竖有箭靶和兵器古架。
想到那位动辄“受寒”,一年倒有半年是“抱恙在身”的身娇肉贵的太子殿下,师暄妍斗胆猜测着,多半,太子只是摆着玩罢了。
不知怎的,她此刻头脑中恍然间想起的,是另一个男子。
他冒着风雪趁夜而来,长身鹤立的清姿映着窗棂,如裱在画框里,冰冷的长眸裹挟着雪色,一寸寸压下来,压得人面红心跳。
那人倒是看上去,像是个常年习武的,一掌便拍断了一根木棂,“咣当”一声,比雷鸣还响,她还得费尽心神同蝉鬓解释,那是那晚的大风刮断的,非人力所能及。
看蝉鬓那将信将疑的模样,师暄妍现下想想,兀自心绪不宁。
游园一番,回到得月亭,齐宣大长公主已经来了。
大长公主已年近五十,但保养得当,脸上看不出岁月雕琢的痕迹,她向中央坐着,着鹅绒宝青色绣领攒珠华服,身姿端凝,便是云髻上高耸的金累丝攒珠冠也压不住通身贵气,自有威仪。
只是不知为何,恍惚打眼一瞧,只觉那双眉目清贵雍容,昳丽万方,似有几分熟悉。
像是在何处见过。
昌邑县主像小鸟依人般亲昵地蹭上去,与祖母热络地说着话,言辞间听得出,她对师暄妍很满意。
齐宣大长公主是先帝最宠爱的女儿,也是当今圣人一母同胞的长姊,自幼扶持着弟弟长大,故有“大长公主”的尊荣称号,长公主嫁与河东洛氏,诞育二子,一子早夭,昌邑县主是大长公主的孙女,深受宠爱。
女孩儿娇憨明媚,粉雕玉琢,似春日里枝头开得正亭亭的灼艳桃花,天真无邪、率性可爱,毫无矫揉作态。
同是富养的女孩子,比起江晚芙,昌邑县主又有不同。
齐宣大长公主让师暄妍上前去,师暄妍依言上去,这时,她似才留意到,在大长公主身边,还有一位坐立不安的少年。
少年眉目清隽,不知为何,不时地左顾右盼,如坐针毡似的。
齐宣大长公主笑道:“好孩子,这是襄王,你快来见礼。”
襄王的眉眼与姑母大长公主生得不同,格外秀气小巧一些,并无浓丽之感,仿若陌上谁家少年郎,没有太多王侯贵胄身上高不可攀的疏离。
“师暄妍,见过襄王。”
她柔声唤了一声,便恭谨地叉手而立。
“入座吧,般般,既见过面,便无需再拘礼。”
师暄妍应声落座,翩翩然,目不斜视。
宁怿知道今早大长公主姑母邀自己前来赏梅,定是有心促成姻缘,他虽然无意成婚,但也忍不住好奇姑母为他相中了何人,想着看一眼也无妨。
谁知一大早的,他皇兄突然派人来,送了他一盒东宫的豆糕。
皇兄难得对他这么好,他感动得快要流泪,当下便囫囵吃光了。
先时还好,这会儿突然闹了肚子起来,他方想起来那豆糕是凉物,不能贪多,他天生阳热体质,阴阳相冲,肠胃里的矛盾不可调和,便大闹东海起来。
这一时忍得辛苦,简直要冒冷汗。
洛神爱隐隐自小表叔额头上看到了一丝水光,小指头往上,轻轻一点,触在他的额头,摸到了一指滑腻的汗珠,登时惊讶:“小表叔,你怎么啦?”
宁怿实在是撑不住了,急忙起身,脸颊涨得通红,直将玉容整片白皙的肤色都撑得泛紫了:“姑母!我——我有事得更衣。”
才来片刻,水也没吃上一盏,他便急匆匆要走,齐宣大长公主心里不大快活,但还是道:“去吧。”
怕姑母生气,宁怿忙道:“侄儿稍后就回。”
趁乱而逃,简直是手脚并用,健步如飞,梅林花枝被衣袍卷得剧烈地颤晃,落英如雨,与积雪和在一处簌簌而下。
自己做东撮合二人,没想到宁怿如此着相,般般明眸皓齿,配他难道还配不上?
她虽也有些不快,但毕竟是自己侄儿,叹了一声,道:“般般,你莫与他计较。这襄王,年才十六,寻常男子到这个年纪,都还尚未成熟。”
说起来,她那大侄儿倒是成熟了,只可惜是个不开窍的,历朝历代,除了老宁家,谁家的彤史里年满弱冠的储君殿下,还是清清白白的一张白纸?
他自己愣是没找着一个可心意的通房侍婢,她上前做冰人,太子便敢顶撞长辈。着实教人头痛。
更坏的,她那皇帝弟弟自己不操心,倒知晓她好做媒,非把宁恪的婚姻大事托了自己操办,齐宣大长公主这是迂回侧击,想着先成全了宁怿的婚事。
那做哥哥的看见弟弟成了婚,自然就知晓要着急了。
若再过得几年,风华不在,年老色衰,就算是曾经誉满京都的倜傥美郎君,也成了没人要的馊窝窝。
师暄妍微微敛眸,回道:“般般岂敢。”
这氅衣之间的气息愈发浓酽,兴许是走了一路,脖颈微微发热,激发了锦裘毛领之间裹藏的什么香料。
香料浓郁的气息缠裹而来,久而闻之,会令人有几分目眩。
抬眸,这筵席之上,洛神爱专注吃着冰晶玉露糕,江晚芙则行为过于拘谨,一动未动。
师暄妍莞尔,忽起身道:“长公主,般般适才游园,衣裳沾了雪,也想先行更衣。”
齐宣大长公主道:“我看般般便知你身子羸弱,是侯府不给你吃的么?到底是太瘦了些,受不得一点寒气,去吧。”
师暄妍起身告辞离去,若鱼看了江晚芙一眼,即刻又自告奋勇:“娘子,请随我来。”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