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现代都市 >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>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42节

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42节

书名: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作者:不吃小南瓜 字数:3115

“是什么?”
“角谷猜想。”
“哦~~”
张志强淡定的点了下头,猛然反应过来,‘噌’了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,“真的假的?角谷猜想?”
“对啊?”
“研究的怎么样?”张志强迫不及待的问道。
“还行吧。”王浩犹豫着说道,“还没有完成。”
“哦~~”
张志强又坐了下来,还轻呼一口气,没有完成才是正常的,角谷猜想可不是小问题,证明出来绝对是震动国际的大问题。
这时候,就听王浩补充了一句,“估计要明天吧。”
“——?”
张志强听罢顿时愣住了,眼神动也不动的看着王浩,嘴巴一直半张着,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已经不起作用,过了好半天才确定的问了一句,“你不是在开玩笑,对吧?”
“不是……”
“我x!”张志强猛的喷了一口脏字,旋即反应过来用力捂住嘴,他还朝着办公室的门看了一眼,发现门口没有其他人,就赶紧关上了门。
等再走回来才小声道,“真的证明出来了?”
“不是骗我?对吧?这个可就厉害了,角谷猜想啊……”
“这次还是发在博客上吗?”
他鬼鬼祟祟的样子让王浩都感觉很奇怪。
怎么?
见不得人了?
王浩没有再说什么,而是带着疑惑的表情看像张志强,仿佛就像是看一个傻子。
张志强才反应过来,“当然不可能发到网上。你准备怎么发表?是参加学术报告还是投稿?”
“还没想好。”
王浩摇摇头说道,他去冲了杯咖啡,再回来也看一下手机,发现有一条来自海外的消息,是布鲁斯-普利策,《数学新进展》的主编。
布鲁斯-普利策发来消息是想和王浩约稿。
数学四大刊肯定是不愁稿件的,但也要和数学家们打好关系,才能一直保持拥有高质量的投稿。
布鲁斯-普利策注意到王浩发表在国内博客上的内容,他不懂中文的解释,但不影响他了解其中的内容,因为有些消息已经传到国外了。
有关回文数反例的证明以及曲线内塑造正方形,都是很不错的小研究,而且还很有意义。
第一个证明彻底否定了回文数猜想。
第二个则是好多数学家研究很久也没有能够证明的问题。
这两个小研究都可以发表在《数学新进展》上,占据的篇幅不多,但内容很经典,质量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。
王浩注意到了布鲁斯-普利策发过来的消息,马上问了一句,“现在投稿,下一期能刊登吗?”
他说的下一期是三月初,而现在时间已经是二月底。
等了没多久时间,他就收到了布鲁斯-普利策的回复,“下一期已经排好了,现在投稿,最快只能到四月发表。”
王浩迅速回道,“如果是冰雹猜想的证明呢?”
这次等的时间更长了一些。
布鲁斯-普利策回复道,“著名的数学问题,我们会考虑临时加印,网站也会同步刊登。”
王浩回复了两个字母,“ok。”
大洋对面。
布鲁斯-普利策正坐在办公室里悠闲的喝着咖啡,他看到王浩的问话,觉得对方肯定是在打趣。
“没想到,王浩也很幽默啊……”
布鲁斯-普利策想着摇了摇头,随后就看到王浩回复了两个字母,再继续喝了口咖啡,猛地反应过来,瞪大眼睛看着屏幕,“ok?”
“他不会来真的吧?”
“!!”
第一百二十五章 希望王浩不会受到太大打击吧!
布鲁斯-普利策完全悠闲不起来了。
他在办公桌前正襟危坐,看着电脑上和王浩对话的文字记录,一条又一条、一个单词又一个单词,仔细的看,他想知道王浩是否是在开玩笑,但发现怎么也不像是玩笑。
“难道是真的?不行,再问问!”
布鲁斯-普利策赶紧打了几行字发过去,“王浩博士,是真的吗?你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证明?”
“还在不在?拜托,不要开这种玩笑,好不好?”
“是真的还是假的……”
他连续发了好几条消息,可惜再也没有了回复。
这时候,布鲁斯-普利策有九成确定王浩不是在开玩笑,他开始仔细的思考起来。
刚才他是在开玩笑。
当听到王浩说完成冰雹猜想的证明能不能够下个月刊载的时候,他直接就说可以加印,网站也会同步发表,但实际上是不可以的。
不管是网站刊登,还是临时加印都不是大问题,问题在于审稿。
《数学新进展》是国际数学四大顶级期刊之一,他们必须最大程度的保证发表论文的正确性。
哪怕是发表一篇没什么影响的小论文,论文的正确与否也比内容是否有影响力重要的多。
如果刊登了一篇角谷猜想的错误证明,对于期刊的权重、影响力,都可以说是个重大打击。
即便投稿人是王浩,已经在国际上发表过顶级的数学成果,但更加优秀的数学家比比皆是,布鲁斯-普利策都认识好几个菲尔兹、沃尔夫得主。
王浩相比来说还是要差一些的。
另外,冰雹猜想是小学生都知道的猜想,知名度很高、影响力实在太大了,只要发表出证明,影响力都会扩散到数学界以外,很多媒体都会对此进行报道。
《数学新进展》发表出了论文,就表示认可了证明,若是后续报出证明是错误的,对《数学新进展》有什么影响不去想,布鲁斯-普利策觉得自己可以写离职报告,甚至再找一份薪水低一些的同行业工作都不容易,他会被其他数学杂志编辑部直接拒绝。
所以审稿肯定是至关重要的。
现在怎么办?
“刚才已经答应了,王浩肯定当真了,如果收到投稿还推迟到下个月发表,王浩很可能会撤稿,甚至以后都不会再和《数学新进展》合作。”
“这种级别的论文也是一定不能错过的!”
“绝对不能错过!”
布鲁斯-普利策很清楚重大数学成果的重要性。
《数学新进展》是国际数学四大顶级期刊,可即便‘再顶级’也还是数学期刊,也要面对同行业的竞争,他们必须吸引更多更优秀的论文投稿,才能够保持行业内的竞争优势,才能够稳住那些订购了杂志的学者们。
冰雹猜想的证明只要发布出来,肯定被全世界所关注,一些最顶级的数学机构,都会关注到《数学新进展》,杂志的订购量肯定会上升,同时影响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。
那么问题又回来了,现在怎么办呢?
布鲁斯-普利策用力一咬牙,就开始不断打电话、发邮件,他几乎联系了所有认识的顶级数学家,包括几个菲尔兹、沃尔夫得主,包括克雷数学研究所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数学教授们。
“有没有时间,帮忙做个审核,冰雹猜想的证明,一部分就好……还不确定……”
“很急,也许过两天会收到稿件,先谢谢了!”
“投稿人要保密,但肯定会有……”
每一个被联系的数学家都很感兴趣,因为审稿的内容可是冰雹猜想的证明。
即便是错误的证明,找出错误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。
《数学新进展》还是很有权威性的,编辑部的人也很有水平,一审看不出错误的证明,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,不少人都很期待。
其中也包括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的邱成文。
邱成文也认识布鲁斯-普利策,数学科学中心的论文,也是优先发表在《数学新进展》上的。
当听到布鲁斯-普利策说,希望他能够帮忙审稿内容,还是冰雹猜想的证明,邱成文顿时来了兴趣,即便他已经过了70岁,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,但依旧对于数学,尤其是最新的数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邱成文也和好多数学家一样,问了一句,“能说论文作者吗?”
“抱歉,投稿人是保密的。”
布鲁斯-普利策给出个标准答案。
……
时间到了第二天。
王浩很早就去了办公室,把证明过程从头到尾的计算、梳理了一遍,随后轻呼了一口气。
他看了一下时间,继续整理了一下,还在前面写了一点小介绍。
然后就投稿了。
如果换做是其他人,肯定在投稿之前仔细的修正格式,还要添加很多介绍进去。
王浩却根本不用这样做,这就顶级数学家的特权,完成了大成果以后根本不用去修正格式,类似的工作期刊编辑部都会负责,边边角角的修正工作,他们都会派专门人来做。
当然,一般的论文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。
王浩的投稿非常的平淡,就只是和往常一样,把稿件直接在网站上进行投递。
然后他准备给布鲁斯-普利策发消息,才发现对方发过来好多消息,他仔细的看了一遍,决定对于这些消息不予理会。
“我已经投稿了。”他发了一条消息,又补充了一句,“如果下个月初无法发表,务必提前告诉我。”
一切搞定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