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仙侠武侠 >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>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29节

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29节

书名: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作者:六月平生 字数:4285

“另外,你们开荒出来的地,五年内不用交税,五年后只要交一半,十年后才和大家一样。怎么样,本官给的条件够优厚了吧?”
三十头耕牛,五十套农具。
河底村的人想都不敢想这些东西,十年前,这一千来亩的地,都是靠他们用木头一棍一棍的掘出来的,花费了不知道多少心血,才把这一片地方给打理成现在这样。
要是有上那么多工具和耕牛,他们一年能开多少地?能种多少东西?
在这一刻,河底村的人心里都沸腾了。恨不得现在就去把牛和农具带回来。
何旺也在沉思。
搬是必然要搬的,不然整个苍梧县的人都饶不了他们。毕竟就像他们说的,这个河道治理不是一个村的事情,是一个县乃至整个岭南的事情。
主导的还是官府,他们手无寸铁的能拿什么和人抗争?难道真的拼命去?要是这些当官的不在乎人命,死了也白死,到时候还什么都没有。
与其这样,还不如见好就收。
想是这样想,但何旺还是想要再为村子争取一点利益,“那大人我们这些房子、还有今年的粮食该怎么办?”
“若是要搬走,房子必然是搬不走的,稻子也得到七月份才能收割。但看这个时间,估计是等不到的。我们这一村人一年的口粮和税钱,可都指望着这一季稻子呢。”
“而且这稻子长得这般好,若是就这样淹了铲了,可真是太可惜了。”
何旺的话里满是遗憾,看着远处的稻田,竟然像有泪花在闪烁。
林清风一眼就看出了他在打什么算盘,只是抬眼看了一下大远处。
一望无际的河底下种着连片的水稻,正是长得旺盛的时候。
经历过初来时的摸爬滚打,林清风已经不是不食烟火的贵公子了,是亲自见过一颗稻子是经过了多少个人多少次打理,才能长成现在这样。
想着自己亲手载下去的桑树,林清风难得的懂了何旺的遗憾。
“这稻子,”林清风犹豫了一下,想着河道的整个工程道:“先把这里放在最后修,上游的堤坝和水库修好了再修这里,等到七月份洪峰来了再放水,趁此时间抓紧收割。”
不管是给河底村留粮食,还是单纯的不舍得糟蹋粮食。林清风的这个决定,都很民心。
“大人,既然如此,那我们这里也不着急着搬走,可否允许给些时日我们,让我们到这几个地方去看看,若是可以,我们就将整个村搬过去?”何旺又问道。
这不是什么大事情,集中在一起反而好管理。所以林清风几乎是不考虑,就答应了他们。
得到了意外之喜,河底村的人也没有那么排斥搬村了。
离开河底村的时候,林清风和江稳山还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自己往回走。
一路上,看着几乎和野人一样的村民,还有那些光着身子跑来跑去的孩子,林清风都觉得格外有意思。
他扭头问向一旁好似在回忆什么的江稳山。
“江先生,你觉得这些人要是能读书识字会怎么样?”
江稳山微怔,俶尔笑道:“若是人人都能识字,那这天下便是海晏河清,圣人也不敢想了。”
说完,正色道:“大人出身高贵,不同我等,不知道读书识字是多难的事。但这书中有圣人言啊,有至理名言啊。百姓若能人人知诗书,便能人人知礼节,便能人人温饱足。这是多少代圣人想要的盛世?”
“小人这辈子若是能看到这样的盛世,便是下辈子身死道消也无憾了。”
林清风若有所思,“要是因此要先生你背刺这个时代,与权利的最顶尖为敌,还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,被世人所唾弃呢?”
“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若那是小人认为的道,粉身碎骨又如何?做事情,若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世人的评价,又如何能做成?”
“正确的道,哪怕在今日是被世人所唾弃,日后也必定垂青千古。”
林清风听完又一瞬间的顿悟。
“江先生是信奉老庄吗?”
江稳山说得起兴,有些畅快地拍手笑道:“小人少时是有书必得,所读之书甚杂。若非得说是什么,便是道家学说较多吧。”
“不过今朝崇尚儒学,当今尚法学。老庄不过是修身养性,不宜治国治人。大人若是要学,还是学法学和儒学吧。”
“那荣安呢,她学的是什么?”
林清风冷不丁的问。
江稳山又一瞬间的不明白,“郡主启学都是王家族学和夫人亲自教的,以夫人的家世和王家的传承来看,大约是儒家吧。”
儒家吗?
林清风心中哼笑,以王荣安这样离经叛道的思想,能使儒家的才见鬼了呢。百家之中,也都没有哪一个那么离谱的。
两人没有再谈论家学传承一类的话,而是沿着河道将要修的地方都看了一遍。
上游已经有劳役就位了,正在河工的指导下,挨个的挖河道,建堤坝。
依照王怀玉的模糊记忆,还有河工的经验,苍梧县这一次修建的河道,是漓江的上游,正好通到码头那一段,再把这一段修好,就能直通珠江到海岸。
韦三狗也来了,他觉得自己这一次非常幸运,居然就分在县城边上的河道,每天干的活就是挖沟渠,比那些要到山上去采石头的要好得多了。
“三狗子,赶紧的把地方腾出来,县衙那边说是要运什么水泥过来了,让咱们赶紧去卸货呢。”
韦三狗正啃着粗粮饼子,听到这话连水都没有来得及喝,赶紧的胡乱塞了两下,手往裤子上擦了擦,便穿着鞋子小跑过去。
“赶紧把东西卸完,大人们念着你们辛苦,让太阳大的时候休息一会,可别再的偷懒了。”
柳铁牛捏着鞭子在看督促着,后边全是光着膀子在推车的劳役。
林清风咋一看,第一眼觉得实在是有伤风化,第二眼却是眯了起来,看着自己衣衫整齐,对面的劳役几乎人人都是只有一件遮羞的下衣。
“大人,你们也来了?大家干活都可勤快了,知道您让中午还让他们歇着,都说您是个好官,在夸您呢。”
柳铁牛远远地看见了林清风两人,立即就换上了笑容,十分狗腿地在林清风旁边献殷勤。
韦三狗搬水泥的空闲撇了一眼,见着他这个模样,心里头也嘀咕。
以前三棍子都打不出来一个屁,做个衙役都被欺负得不行,现在换了个官就跟换了个人一样,这铁牛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?
林清风也对这个铜铃大眼看起来跟葫芦一样的衙役有些印象。
要是没有记错,这人在罗松哪里不受待见,就是因为不会吹嘘拍马吧?怎的,换了自己倒是什么都会了?
江稳山见多了这样的人,只捋着自己的胡子跟得道成仙一样,就是装作看不见他的疑问。
“按照回芳的说法,这一个堤坝得要五十车水泥才能浇筑完,这么多的水泥堆在这里,要是这几天下雨就全完了。”
林清风收回视线,看着那些逐渐堆成小山的水泥说道。
“这个东西一点水都不能沾,还是得速战速决,趁着天气好,赶紧把堤坝给浇筑了。”
“那还不行,浇筑完,也还要五到七天的凝固时间呢,算来得要一个月不下雨才行。”
第40章
苍梧就算雨水少些,但也不可能有一个月不下雨的时候,尤其是在夏季,本就雨水多。
林清风看着还是晴空万里的天,心里只觉得不太妙。
一共招了一千多名的劳役,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,便把河道给清理干净了,那些需要用的石头木材,也就地取材准备妥当。
看着一日千里的进程,苍梧县的人都啧啧称奇。
“这个知县应该是个好官,以来就砍了之前那个狗官,还把这淤塞了十几年的河道给修了,今年我们都不用怕有洪水了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听说今年服役的人年龄放宽了不说,每天上工的时间也少了呢。唉,我大爷就是没有那个命,去年没有赶上,被罗松那个狗官给活活累死了。”
要知道以前苍梧的劳役,不用修路修河道,但是要到山上挖石头给知县建房子,给他们开垦荒地,那些个活不累人,但架不住监工的衙役不是人啊,每天睡得不到三个时辰,干活眯一会都得挨鞭子,哪里有现在这样舒服?
韦三狗今年已经二十三了,也去过七八次徭役,之前那真是脱一层皮不止呢,哪里敢想现在这样的。
衙役们不但不打他们,见到有人晕倒或者不舒服了,还让在旁边阴凉的地方稍稍休息。天气热了还让大家停工,每天晚上天一黑就不让干活。
这日子,除了累一点,韦三狗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。
河底村的人村民也觉得这次官府不错,虽然对方征了他们的房子田地,但那也是为了修河道,是为了整个县的人,他们可以理解。
原以为跟以前一样,只能被迫离家或者只能得一点三瓜两枣似的补偿,但没有想到居然能让他们自己挑地方,还给出那么多的好处,真是出乎意料。
“这几天大家伙也都到县里去看过了。靠近那些寨子和地主的,我们就不要去了。剩下还有大片空地能够让我们开荒的,只有县城东头和王屋村旁边,和河中村的旁边那几块地方。”
“这个地方呢,你们自己来选,想去哪里都可以。咱们也不是说都得在一块。只不过孤家寡人的话,免不了难过日子。你们自己都想好了,到时候报给我。”
何旺带着村里的几个有威望的人到县里走了一趟,初步将搬迁的地方定了下来。
他虽然这样和村里人说着,但私心上还是希望村里人能够一起搬到王屋村那边的。
那里离县城近不说,他还打听到了新来的郡主就在那边开了一个庄园,还弄了一个什么水泥水渠,反正用水什么的都很方便。
最重要的是,要是有郡主在哪里。就没有人敢占用他们的田地,不用担心日后再被什么人抢走了。
至于这位郡主会不会抢他们的地,何旺也有自己的判断。
他觉得,一个能用高价雇人开荒,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砍贪官的郡主,应该不会做这种事情。
要是这个郡主是个好的,他们以后还能在对方的庄园找活干。听说那边经常在招人,给的工钱也高。
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就是何旺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,只要这位郡主不是比罗松更坏的人,他们只要稍微交一点“保护费”就能避开绝大部分的压榨。
曹风和他一样的想法,不用和任何人商量,他自己就觉得了该去哪里,并且还是全村第一个准备好东西,将房子都拆了的人。
看着他甚至连土胚都没有放过的样子,罗梭子都惊呆了。
“曹大哥,咱们去那里不是说可以自己砍树,自己拓胚吗,你怎么把这些东西都搬过去了?那多费力气啊。”
曹风建这个房子的时候就花了重金,不像大多数人一样,只用木头和竹子茅草一搭就草草了事,他是专门找人晒了泥胚的,是整个河底村里,除了村长唯二住上泥胚房的人。
“就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,后边还有抢收、开荒抢种呢,哪有时间再和重新弄?更何况这木材还得是陈年的,现砍的住不久。”
曹风捻了捻脚下的泥土没有说,今天他在县里听到有衙役喊说要招人,他想要去试试。
要是能选上了,以后家里就女人和孩子,房子不得建结实点?
河底村的人各奔东西,王怀玉最近一直在关心着水泥的产量和效果,紧盯着自己的桑稻园,倒是不怎么关注到他们搬迁的事。
“郡主,我们园子里这三千亩地缺水的那一半都挖上水渠了,用您给的那个水泥来浇筑,还真的别说,好用得很!省力省钱还结实。”
刘长工现在已经是桑稻园里的庄头了,手底下管着常住的人有十五家,还有平时招的一些短工,算起来日常管着有近百人。
“庄子里的东西都种下了?”王怀玉看了一眼稻田的长势,要是不出意外的话,过一个月就能抽穗了。
“都种下了,宋公子亲自联系了江南的人让人把种子送来,我们怕耽误了,连夜就给种下去了。现在也有些时日了,郡主您可以去看看长得可好。”
挖来做池塘的那片洼地,现在也种了莲藕和养了鸭子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